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中外合作办学)
专业代码: 081901H 标准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知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参与国际合作,能够在有关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制造、检验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创新精神、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对船舶与海洋工程或相关工程领域复杂问题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目标2:能够不断跟踪船舶与海洋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从事船舶或海洋装备的设计、开发与制造;
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国际化视野和较高的英语水平,了解专业相关国际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合作及参与国际合作能力,能够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目标4: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工程实践中综合考虑法律、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能够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
目标 5:具有继续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与船舶工程与海洋工程相关的手段与方法,具有解决复杂船舶工程与海洋工程工程问题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船舶与海洋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船舶与海洋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船舶与海洋工程问题开发和设计创新性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从公共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方案的可行性。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船舶与海洋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船舶与海洋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船舶与海洋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船舶与海洋工程问题时,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伦理和职业规范: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8.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能够就复杂船舶与海洋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10.项目管理和财务:理解并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主干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
四、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体制图、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设计基础、船体结构强度
五、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一)、船舶与海洋专业工程认识实习(二)、工程训练B、海洋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船舶静力学课程设计、船舶阻力与推进课程设计、船舶总体设计、船体结构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六、毕业及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50分(含50)以上;
(2)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环节,获得规定的179个学业学分;
(3)获得规定的素质拓展10个学分,其中A类不少于4学分,B类不少于6学分;
(4)获得规定的劳动教育2个学分。
在允许的修业年限内,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
2.学位授予
符合江苏海洋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的学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符合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Admiral Makarov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hipbuilding)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授予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造船专业学士学位,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七、课程构成及学分分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学分统计见表1,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和比例统计见表2,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各学期教学活动安排见表3。
表1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学分统计表
课程平台 |
课程模块 |
课程性质 |
学业学分 |
劳动教育学分 |
素质拓展学分 |
公共基础平台 |
思想政治类课程模块 |
必修 |
17 |
|
|
语言工具类课程模块 |
必修 |
26 |
|
|
身心发展类课程模块 |
必修 |
9.5 |
【2】 |
|
数理格致类课程模块 |
必修 |
18 |
|
|
公共选修课程模块 |
选修 |
8 |
|
|
学科基础平台 |
学科基础课程模块 |
必修 |
17.5 |
|
|
专业能力平台 |
专业理论课程模块 |
必修 |
50 |
|
|
选修 |
6 |
|
|
专业实践课程模块 |
必修 |
27 |
|
|
素质拓展平台 |
科研与创新训练模块 |
选修 |
|
|
【4】 |
素质拓展实践模块 |
选修 |
|
|
【6】 |
合 计 |
179 |
【2】 |
【10】 |
表2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和比例统计表
实践教学环节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
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 |
0 |
0 |
课内实验(实践) |
26.74 |
14 |
集中实践环节 |
31 |
16.23 |
劳动教育 |
【2】 |
1.05 |
科研与创新训练环节 |
【4】 |
2.09 |
素质拓展实践环节 |
【6】 |
3.14 |
合 计 |
57.74+【12】 |
36.51 |
注:素质拓展和劳动教育学分参与计算。
表3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各学期教学活动安排
学期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第一学期 |
形势与政策 |
0.25 |
8 |
第二学期 |
形势与政策 |
0.25 |
8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英语读写(一) |
4 |
64 |
英语读写(二) |
4 |
64 |
英语听说(一) |
4 |
64 |
英语听说(二) |
4 |
64 |
英语强化(一) |
3 |
48 |
英语强化(二) |
3 |
48 |
生涯规划 |
0.5(0.25) |
8 |
C语言程序设计 |
4 |
64 |
体育A(一) |
1 |
36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2(1) |
32 |
军事理论 |
2(1) |
36 |
体育A(二) |
1 |
36 |
军训 |
2 |
2周 |
高等数学A(二) |
6 |
96 |
高等数学A(一) |
5 |
80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
2 |
32 |
小计 |
23.5 |
392学时 +2周 |
小计 |
28.25 |
492学时 |
第三学期 |
形势与政策 |
0.25 |
8 |
第四学期 |
形势与政策 |
0.25 |
8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48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3 |
48 |
体育A(四) |
1 |
36 |
线性代数 |
2 |
32 |
*电工学与电子技术B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B |
4.5 |
72 |
体育A(三) |
1 |
36 |
*材料力学 |
4.5 |
72 |
工程训练B |
2 |
2周 |
*船体制图 |
2.5 |
40 |
*理论力学 |
4.5 |
72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1 |
16 |
*海洋工程 Ocean Engineering |
2 |
32 |
*工程及计算机图形学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Graphics |
4 |
64 |
*船体结构 |
2 |
32 |
船体制图大作业 |
1 |
1周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一) |
1 |
1周 |
|
|
|
小计 |
20.75 |
308学时 +3周 |
小计 |
17.75 |
356学时+1周 |
第五学期 |
形势与政策 |
0.25 |
8 |
第六学期 |
形势与政策 |
0.25 |
8 |
*机械设计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chines construction |
3 |
48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船舶结构力学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the ship |
4.5 |
72 |
就业指导 |
0.5(0.25) |
8 |
*船舶静力学 Theory of the ship (Hydrostatics) |
2 |
32 |
*船体建造 Construction of ship hull |
2 |
32 |
*学术论文写作 Academic Writing |
4 |
64 |
*船舶流体力学 Ship Hydromechanics |
4.5 |
72 |
*生命技术安全 Life safety |
3 |
48 |
*船舶阻力与推进 Theory of the ship (Ship resistance and propelling) |
3 |
48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二) |
1 |
1周 |
*船舶设计基础 Basics of ships design |
2.5 |
40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
1 |
1周 |
*船舶系统 Ship systems |
3 |
48 |
船舶静力学课程设计 |
2 |
2周 |
船舶阻力与推进课程设计 |
2 |
2周 |
|
|
|
船舶总体设计 |
2 |
2周 |
|
|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生产实习 |
3 |
3周 |
小计 |
20.75 |
272学时 +4周 |
小计 |
25.5 |
304学时 +7周 |
第七学期 |
形势与政策 |
0.25 |
8 |
第八学期 |
形势与政策 |
0.25 |
8 |
*船舶操纵性与耐波性 Theory of the ship (Ship maneuvering and seakeeping ) |
3 |
48 |
毕业实习 |
1 |
3周 |
*船体结构强度 Structural strength of ship hull |
2 |
32 |
毕业设计(论文) |
11 |
13周 |
*船舶制造基础 Basics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
3 |
48 |
|
|
|
*船舶动力装置 Ship Power Plants |
2 |
32 |
|
|
|
船体结构设计 |
2 |
2周 |
|
|
|
选修课 |
6 |
96 |
|
|
|
小计 |
18.25 |
264学时 +2周 |
小计 |
12.25 |
8学时 +16周 |
备注:
“公共选修课程模块”8学分,不限定学期学分。
八、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体系配置关系
以学生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设计能对学生能力有清晰映射关系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剖析各个学期开设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时序关系。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配置关系见图1。
九、课程指导性修读计划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本科课程指导性修读计划(2024版)见表4。
表4 江苏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专业本科课程指导性修读计划(2024版)
课程平台 |
课程 性质 |
课程 模块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 学时 |
授课 学时 |
实验(实践) 学时 |
开课 学期 |
集中实践环节 |
备注 |
公 共 基 础 平 台 公 共 基 础 平 台 |
必 修 |
思 想 政 治 类 课 程 模 块 |
2643030010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3 |
48 |
40 |
8 |
1 |
|
|
211003009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0 |
8 |
2 |
|
|
264305001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4 |
|
|
211003005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 |
48 |
40 |
8 |
3 |
|
|
264307001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3 |
48 |
40 |
8 |
6 |
|
|
2110030071 |
形势与政策 |
2 |
64 |
64 |
|
1-8 |
|
|
语 言 工 具 类 课 程 模 块 |
2112010691 |
英语读写(一) |
4 |
64 |
64 |
|
1 |
|
|
2112010692 |
英语读写(二) |
4 |
64 |
64 |
|
2 |
|
|
2112010681 |
英语听说(一) |
4 |
64 |
64 |
|
1 |
|
|
2112010682 |
英语听说(二) |
4 |
64 |
64 |
|
2 |
|
|
2645010010 |
英语强化(一) |
3 |
48 |
48 |
|
1 |
|
|
2645010011 |
英语强化(二) |
3 |
48 |
48 |
|
2 |
|
|
2106010022 |
C语言程序设计 |
4 |
64 |
32 |
32 |
2 |
|
|
身 心 发 展 类 课 程 模 块 |
2416000021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2(1) |
32 |
16 |
16 |
2 |
|
|
2412000030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1 |
16 |
16 |
|
4 |
|
|
2642010050 |
生涯规划 |
0.5(0.25) |
8 |
4 |
4 |
1 |
|
|
2642010040 |
就业指导 |
0.5(0.25) |
8 |
4 |
4 |
6 |
|
|
|
劳动教育 |
【2】 |
|
|
|
1-8 |
√ |
按照《江苏海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修订)》执行 |
2114010011 |
体育A(一) |
1 |
36 |
36 |
|
1 |
|
|
2114010012 |
体育A(二) |
1 |
36 |
36 |
|
2 |
|
|
2114010013 |
体育A(三) |
1 |
36 |
36 |
|
3 |
|
|
2114010014 |
体育A(四) |
1 |
36 |
36 |
|
4 |
|
|
2114020012 |
军事理论 |
2(1) |
36 |
32 |
4 |
1 |
|
|
2119010010 |
军训 |
2 |
2周 |
|
2周 |
1 |
√ |
|
数理 格致 类 课程 模块 |
2109020031 |
高等数学A(一) |
5 |
80 |
80 |
|
1 |
|
|
2109020032 |
高等数学A(二) |
6 |
96 |
96 |
|
2 |
|
2109010340 |
线性代数 |
2 |
32 |
32 |
|
3 |
|
|
2109010102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3 |
48 |
48 |
|
3 |
|
|
2118010037 |
工程训练B |
2 |
2周 |
|
2周 |
3 |
√ |
|
选 修 |
公共 选修 课程模块 |
海洋知识类课程 |
8 |
学生必须在每一类课程中修满2学分,该模块共需修满8学分,其中阅读与写作相关课程1学分 、国家安全教育课程1分 |
公共艺术类课程 |
人文素养类课程 |
自然科学类课程 |
公共基础平台应修学分合计 |
78.5+【2】 |
学 科 基 础 平 台 |
必 修 |
学科 基础 课程 模块 |
2101050410 |
*理论力学 |
4.5 |
72 |
72 |
|
3 |
|
|
2633010170 |
*工程及计算机图形学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Graphics |
4 |
64 |
56 |
8 |
4 |
|
乌、国际化课程 |
2633010180 |
*电工学与电子技术B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B |
4.5 |
72 |
64 |
8 |
4 |
|
乌、国际化课程 |
2101050030 |
*材料力学 |
4.5 |
72 |
64 |
8 |
4 |
|
|
学科基础平台应修学分合计 |
17.5 |
专 业 能 力 平 台 |
必 修 |
专 业 理 论 课 程 模 块 专 业 理 论 课 程 模 块 |
2633010160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 |
2 |
32 |
32 |
|
2 |
|
乌-中、国际化课程 |
2633010190 |
*海洋工程 Ocean Engineering |
2 |
32 |
32 |
|
3 |
|
乌、国际化课程 |
2101050240 |
*船体结构 |
2 |
32 |
32 |
|
3 |
|
国际化课程 |
2101050260 |
*船体制图 |
2.5 |
40 |
40 |
|
4 |
|
国际化课程 |
2101010236 |
*机械设计基础 Fundamentals of machines construction |
3 |
48 |
48 |
|
5 |
|
乌、国际化课程 |
2101050081 |
*船舶结构力学 Structural mechanics of the ship |
4.5 |
72 |
72 |
|
5 |
|
乌、国际化课程 |
2101050130 |
*船舶静力学 Theory of the ship (Hydrostatics) |
2 |
32 |
32 |
|
5 |
|
乌、国际化课程 |
2633010210 |
*学术论文写作 Academic Writing |
4 |
64 |
64 |
|
5 |
|
乌、国际化课程 |
2633010220 |
*生命技术安全 Life safety |
3 |
48 |
48 |
|
5 |
|
乌、国际化课程 |
2633010230 |
*船体建造 Construction of ship hull |
2 |
32 |
32 |
|
6 |
|
乌、国际化课程 |
2101050141 |
*船舶流体力学 Ship Hydromechanics |
4.5 |
72 |
64 |
8 |
6 |
|
乌、国际化课程 |
2101050230 |
*船舶阻力与推进 Theory of the ship (Ship resistance and propelling) |
3 |
48 |
48 |
|
6 |
|
乌、国际化课程 |
2633010240 |
*船舶设计基础 Basics of ships design |
2.5 |
40 |
40 |
|
6 |
|
乌、国际化课程 |
2633010250 |
*船舶系统 Ship systems |
3 |
48 |
48 |
|
6 |
|
乌、国际化课程 |
2101050052 |
*船舶操纵性与耐波性 Theory of the ship (Ship maneuvering and seakeeping ) |
3 |
48 |
48 |
|
7 |
|
乌、国际化课程 |
2101050250 |
*船体结构强度 Structural strength of ship hull |
2 |
32 |
32 |
|
7 |
|
乌、国际化课程 |
2633010260 |
*船舶制造基础 Basics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
3 |
48 |
48 |
|
7 |
|
乌、国际化课程 |
2633010270 |
*船舶动力装置 Ship Power Plants |
2 |
32 |
24 |
8 |
7 |
|
乌、国际化课程 |
专业必修课程应修学分小计 |
50 |
选 修 |
2633010400 |
船体分段结构制作 |
1 |
16 |
|
16 |
4 |
|
|
2101050551 |
SPD系统基础 |
2 |
32 |
16 |
16 |
6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101050400 |
结构有限元分析 |
2 |
32 |
24 |
8 |
6 |
|
|
2101050042 |
船舶材料与焊接 |
2 |
32 |
28 |
4 |
6 |
|
|
2633010330 |
柴油机拆装与实践 |
2 |
32 |
|
32 |
6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633010310 |
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中外) |
2 |
32 |
|
32 |
6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创新实践课程 |
2633010430 |
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软件及应用 |
1 |
16 |
|
16 |
6 |
|
|
2633010410 |
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软件及应用 |
1 |
16 |
|
16 |
6 |
|
|
2633010420 |
海洋工程类创新创业计划书编制技巧 |
1 |
16 |
|
16 |
6 |
|
|
2633010380 |
生产设计案例实践 |
1 |
16 |
|
16 |
7 |
|
|
2633010100 |
船舶数字化制造仿真 |
2 |
32 |
20 |
12 |
7 |
|
|
2101050071 |
船舶检验 |
2 |
32 |
32 |
|
7 |
|
|
2101050501 |
造船生产设计 |
2 |
32 |
32 |
|
7 |
|
|
2633010130 |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学 |
2 |
32 |
32 |
|
7 |
|
|
2633010320 |
船体强度校核 |
2 |
32 |
0 |
32 |
7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633010090 |
水下航行器建模与仿真技术 |
2 |
32 |
16 |
16 |
7 |
|
海洋特色型课程 |
2101030021 |
工程测试技术 |
2 |
32 |
28 |
4 |
7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633010390 |
海洋工程装备建模与仿真 |
2 |
32 |
|
32 |
7 |
|
|
2633010370 |
海洋工程自主创新设计 |
2 |
32 |
|
32 |
|
|
|
2101050450 |
有限元法 |
2 |
32 |
22 |
10 |
7 |
|
|
专业选修课程应修学分小计 |
6 |
专业理论课程模块应修学分小计 |
56 |
必 修 |
专 业 实 践 课 程 模 块 |
2633010290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一) |
1 |
1周 |
|
1周 |
3 |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101050270 |
船体制图大作业 |
1 |
1周 |
|
1周 |
4 |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633010330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二) |
1 |
1周 |
|
1周 |
5 |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101010322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
1 |
1周 |
|
1周 |
5 |
√ |
中-乌、产教融合课程 |
2101050660 |
船舶静力学课程设计 |
2 |
2周 |
|
2周 |
5 |
√ |
中-乌、产教融合型课程 |
2101050670 |
船舶阻力与推进课程设计 |
2 |
2周 |
|
2周 |
6 |
√ |
中-乌、产教融合型课程 |
2101050220 |
船舶总体设计 |
2 |
2周 |
|
2周 |
6 |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101050530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生产实习 |
3 |
3周 |
|
3周 |
6 |
√ |
中-乌、产教融合型课程 |
2101050100 |
船体结构设计 |
2 |
2周 |
|
2周 |
7 |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633000020 |
毕业实习 |
1 |
3周 |
|
3周 |
8 |
√ |
产教融合型课程 |
2633000030 |
毕业设计(论文) |
11 |
13周 |
|
13周 |
8 |
√ |
中-乌、产教融合型课程 |
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应修学分小计 |
27 |
专业能力平台应修学分合计 |
82 |
素质拓展平台 |
选 修 |
科研与 创新训练模块 |
素质拓展A类 |
【4】 |
按照《江苏海洋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实施办法》认定 |
素质拓展实践模块 |
素质拓展B类 |
【6】 |
素质拓展平台应修学分合计 |
【10】 |
总计 |
179+【12】 |
十、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毕业要求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见表5。
表5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1.工程知识 |
√ |
√ |
|
√ |
|
2.问题分析 |
√ |
|
|
√ |
√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
|
|
|
4.研究 |
√ |
|
√ |
√ |
√ |
5.使用现代工具 |
√ |
√ |
|
|
|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
|
|
√ |
√ |
√ |
7.伦理和职业规范 |
√ |
√ |
√ |
|
|
8.个人与团队 |
|
|
√ |
√ |
|
9.沟通 |
|
√ |
√ |
|
|
10.项目管理和财务 |
√ |
√ |
|
|
|
11.终身学习 |
|
|
|
|
√ |
十一、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见表6。
表6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名称 |
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要求和能力 |
要 求 1 |
要 求 2 |
要 求 3 |
要 求 4 |
要 求 5 |
要 求 6 |
要 求 7 |
要 求 8 |
要 求 9 |
要 求 10 |
要 求 1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
|
|
|
|
M |
M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M |
|
|
|
M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
|
|
M |
|
|
M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M |
|
|
|
M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
|
|
|
|
|
M |
|
|
|
M |
形势与政策 |
|
|
|
|
|
|
M |
|
|
|
M |
英语听说(一)~(二) |
|
|
|
|
|
|
|
|
M |
|
M |
英语读写(一)~(二) |
|
|
|
|
|
|
|
|
M |
|
M |
英语强化(一)~(二) |
|
|
|
|
|
|
|
|
M |
|
M |
C语言程序设计 |
|
|
|
|
M |
|
|
|
M |
|
M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
|
|
|
|
|
M |
|
|
|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
|
M |
|
|
M |
M |
|
|
|
|
生涯规划 |
|
|
|
|
|
M |
|
|
M |
|
|
就业指导 |
|
|
|
|
|
M |
|
|
M |
|
|
劳动教育 |
|
|
|
|
|
M |
M |
M |
|
|
L |
体育A(一)~(四) |
|
|
|
|
|
|
|
M |
M |
|
|
军事理论 |
|
|
|
|
|
L |
M |
|
|
|
|
军训 |
|
|
|
|
|
|
M |
M |
|
|
|
高等数学A(一)、(二) |
M |
M |
|
|
|
|
|
|
|
|
|
线性代数 |
M |
|
|
|
M |
|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M |
M |
|
|
|
|
|
|
|
M |
|
工程训练B |
M |
|
|
|
|
M |
M |
|
|
|
|
理论力学 |
H |
|
|
M |
|
|
|
|
|
|
|
工程及计算机图形学 |
M |
H |
M |
|
M |
|
|
|
|
|
|
电工学与电子技术B |
|
M |
M |
|
|
|
|
|
|
|
|
材料力学 |
H |
H |
|
|
|
|
|
|
|
|
|
船体建造 |
M |
|
H |
|
|
|
|
|
|
|
|
船体结构 |
H |
H |
|
|
|
|
|
|
|
|
|
机械设计基础 |
|
|
M |
M |
|
H |
|
|
|
|
|
船体制图 |
H |
M |
|
|
|
|
|
|
|
|
|
船舶流体力学 |
H |
H |
|
H |
|
|
|
|
|
|
|
船舶结构力学 |
H |
M |
|
|
|
|
|
|
|
|
|
船舶静力学 |
|
H |
H |
H |
|
|
|
|
|
|
|
船舶阻力与推进 |
|
H |
M |
H |
|
|
|
|
|
|
|
船舶操纵性与耐波性 |
|
|
H |
|
|
M |
|
|
|
|
|
船舶设计基础 |
|
|
H |
H |
M |
|
|
|
|
|
|
船体结构强度 |
|
|
H |
|
H |
|
M |
|
|
|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 |
|
|
H |
|
H |
M |
|
|
|
|
|
学术论文写作 |
|
|
|
|
H |
|
M |
|
H |
|
|
船舶系统 |
|
|
|
|
H |
M |
|
|
|
|
|
海洋工程 |
L |
|
|
|
|
H |
|
|
|
|
|
生命技术安全 |
|
|
|
M |
|
H |
|
|
|
|
|
船舶制造基础 |
|
L |
M |
|
L |
|
|
|
|
|
|
船舶动力装置 |
|
|
|
|
|
H |
M |
|
|
|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一)(二) |
|
|
|
|
|
H |
|
|
H |
H |
|
船体制图大作业 |
|
|
|
|
H |
|
M |
|
|
|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
|
|
|
|
|
|
M |
M |
M |
|
|
船舶静力学课程设计 |
|
|
M |
|
H |
|
|
|
|
|
|
船舶阻力与推进课程设计 |
|
|
H |
|
M |
|
L |
|
|
|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生产实习 |
|
|
|
|
|
H |
H |
|
|
H |
|
船舶总体设计 |
|
|
H |
|
M |
|
|
|
M |
|
|
船体结构设计 |
|
|
H |
|
L |
|
M |
|
|
|
|
毕业实习 |
|
|
|
|
|
|
H |
H |
|
|
|
毕业设计(论文) |
|
H |
H |
|
H |
|
|
|
H |
H |
H |
说明:用H、M、L表示,其中H表示强支撑,M表示中等支撑,L表示弱支撑。
十二、有关说明
学分计算及其与课时之间的对应关系说明如下:
(1)理论课程和课内实验,1学分对应16学时;
(2)公共选修课程和独立实验课程,1学分对应24学时;
(3)形势与政策,2学分对应64学时;
(4)体育,1学分对应36学时;
(5)军事理论,2(1)学分对应36学时;
(6)课程设计或课程实习,1学分对应1周,16学时;
(7)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共12学分对应16周。
十三、本培养方案由专业所在学院负责解释。
附:XXXX微专业/辅修专业修读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授课 |
实验 |
上机 |
实践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
|
学分总计 |
|
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经过与乌克兰方合作高校商定,决定不开设微专业/辅修专业,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本科生如需要进行微专业/辅修专业的学习,建议报名其他学院或授课学院的相关微专业/辅修专业。
执笔人:张之阳
审 定:张会霞
日 期:2024年4月30日